國家電網公司是關系國家能源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國有骨干企業,在發展綠電能方面的角色舉足輕重。本期獨家,我們從電能替代、清潔能源消納、節能服務三個側面,展現國家電網公司為推進節能減排,助力綠色發展所貢獻的智慧。
電能替代,讓港口的天更藍?
“港口的天一直都是灰的,一下雨渾身就油糊糊的?!比菔垩b卸工人柯亦文已經在石湖港碼頭上工作了七年。三年前石湖港被污染的場景,柯亦文至今依然歷歷在目。
作為“東方第一大港”泉州港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善的中心港區,石湖港是“海上絲綢之路”上重要的貿易樞紐。但轟鳴起重機的作業聲,小細管緩緩吐出的一縷縷黑煙,以及空氣中刺鼻的柴油氣味,還是給這個繁榮港口蒙上了一層陰影。
如此嚴重的大氣污染,柴油發電機組是首因。石湖港碼頭的起重機完全靠柴油發電機組驅動,年均消耗約1980噸柴油。另外,石湖碼頭所用的輪胎式集裝箱門式起重機不僅能耗大、成本高,噪聲也十分嚴重,甚至還會出現廢油水泄漏等問題。
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很大程度上來源于過多依賴增加物質資源消耗、規模粗放擴張和高能耗、高排放產業的發展模式。那么,既要降能耗、減污染,又要保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這如何實現?
國家電網公司給出了答案:電能替代。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每提升一個百分點,單位GDP能耗可下降4%左右。在我國當前經濟發展與能源需求矛盾加劇的形勢下,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對于保障能源安全、促進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具有多重意義。
因此,想讓綠水青山在石湖港長存,大力實施電能替代是關鍵。2014年,國家電網公司對港口24臺龍門起重機實施“以電代油”改造。據測算,“油改電”項目完工后,碼頭吊裝單箱能耗下降了80%以上,月平均油耗下降了50%,一年下來減少油耗約1800噸。按目前碼頭集裝箱年吞吐量120標箱計算,每年能節省下2485噸標準煤,節約資金1180萬元,減排二氧化碳5000多噸。
石湖港“以電代油”工程,只是國家電網公司推進電能替代眾多項目的一個縮影。在上海,世界最大、亞洲首套郵輪岸電——吳淞國際郵輪港岸基供電項目投運,替代電量3660萬度;在浙江,全國首條儲能式無軌電車示范線開放,未來兩年,將有1200臺這樣的無軌電車代替燃油車行駛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除了替代燃油,電能還可以替代冬季霧霾的元兇之一——散燒煤。京津冀重點區域“煤改電”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實施電能替代的潛力約4.03萬億度。2016年~2017年國家電網公司配套電網計劃投資258億元,在北京、天津、保定、廊坊4個城市,實施2068個村79.9萬戶居民電采暖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22.4萬戶。
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重點推進了居民生活電能替代,2016年開展了“電網連萬家、共享電氣化”主題活動,推廣空調、電冰箱、電廚炊等家用電器1211萬臺,增加用電潛力1017萬千瓦。
國家電網公司營銷部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在居民采暖、生產制造、交通運輸、電力供應與消費以及家庭電氣化五大領域,累計實施“電能替代”重點項目4萬余個,完成替代電量1428億度。2017年,國家電網公司計劃完成電能替代電量1130億度,為做好節能減排工作,打好“藍天保衛戰”提供了現實路徑,也給出了促進社會綠色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行動方案。
如今,站在石湖港的碼頭上放眼望去,海鷗飛舞,貨船穿梭,現代化作業的碼頭橋吊與藍天、碧海相映生輝。去年冬天,石湖港區附近一片名為“紅礁”的沿海濕地上,竟然飛來了4萬只候鳥,在這片寧靜的綠色港口安然度冬。
新能源發電,照亮清潔致富路
史國虎是江蘇溧陽市埭頭鎮余家壩村的養蟹大戶,承包了六十多畝的水面,專門從事河蟹養殖。然而,這兩年夏天持續的高溫天氣,讓他在生意上吃了大虧。
河蟹最害怕的便是高溫。2014年原本畝產可達150斤蟹的水面,由于高溫,最后實際還不到正常產量的一半,一年下來養蟹虧了10多萬。史國虎備受打擊,甚至萌生了把蟹塘轉包出去的念頭。
2015年的春天,埭頭供電所兩位技術骨干下鄉時,了解到了史國虎的情況。他們建議,在些蟹塘水面上安裝“漁光互補”光伏發電設施,光伏板上層用于光伏發電,下層用于水產養殖,既可以將光能轉化為電能,滿足自身用電需求,將多余電量并網出售,又能有效遮擋炎炎烈日,讓河蟹避開高溫的襲擾。
去年年初,余家壩村的光伏電站建好了。放眼眺望,水波之上,藍色光伏板與藍天連在一起,無邊無際,美不勝收。走近一看,明凈的水中河蟹成群,在光伏板的“庇護”下愈發鮮活。
“這‘漁光互補’光伏電站,讓我養蟹發電兩不誤,村里人都說這是個‘雙贏’的買賣。”史國虎興奮地扳著手指頭算了一筆賬:電站一年能發電約200萬度,除去自用電量外,其他的都可以并網銷售。塘里的螃蟹也長勢喜人,去年十一月份河蟹每畝產量200余斤,按一斤蟹平均60元計算,利潤達到25萬余元。
在溧陽,像史國虎這樣因光伏發電受益的客戶多達121個。這些太陽能光伏板發電容量達19300千瓦,每年可發電量約5700萬度。除此之外,光伏發電過程中沒有任何的污染,相當于每年減少消耗標準煤17521.23噸,二氧化碳約50350.11噸。
利用“風光”等新能源發電,不僅能為人們帶來實實在在的福利,更重要的是為改善生態環境貢獻了一份力量。
事實上,我國已經是全球新能源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新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26億千瓦,16個省份新能源成為第二大電源,新能源發電量達到3071億度,占全社會用電量的5.2%,創歷史新高。
在服務新能源發展方面,國家電網公司一直不遺余力?!秶译娋W公司2016年社會責任報告》顯示,在發電側方面,2016年國家電網公司調度范圍內累計消納清潔能源11893億度,減排二氧化碳9.5億噸;在推進電網側節能減排方面,國家電網公司不斷降低線損率,推動跨區跨省電力交易、標準化建設和資源循環再利用,減排二氧化碳122.4萬噸。
清潔能源消納水平的提高,離不開輸電通道和配電網的建設。2016年,國家電網公司750千伏及以下新能源并網及輸送工程總投資91億元,建成新能源并網及送出線路5049公里,建成投運錫盟—山東、蒙西—天津南等特高壓交流工程,寧東—浙江特高壓直流工程,新增跨省跨區輸電能力超過2000萬千瓦,為風電大規模開發和高效利用提供了堅強支撐。
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新能源發電技術的成熟也為電網建設奠定了基礎。國家電網公司采用先進控制手段優化風電場有功出力,解決風機低電壓穿越、新能源集群控制等重大技術問題;研究高壓大容量柔直關鍵技術,緩解風電基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效接納和外送問題;發展儲能技術,推進虛擬同步機研究,促進新能源并網消納。
節能服務,暢享綠色新生活
謝運蓮是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鎮人,在西三環的一家私企工作。兩年前,每到下夜班回家的時候,她總是憂心忡忡。
“晚上馬池口這邊的路燈一直不怎么亮堂,走路心驚膽戰的?!敝x運蓮回憶道。事實上,陳舊的路燈不僅不透亮,還浪費了很多電。昌平整個區32000盞路燈中,傳統型250瓦的高壓鈉燈約占80%,年消耗電費達1500余萬元。
2015年,一項惠及整個昌平區百姓的民生工程改變了這一狀況。國網節能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網節能公司”)投資7000萬元,對昌平區傳統路燈進行了節能改造。因為各路段情況不同,換裝采用了兩種類型的燈,即LED單燈控燈和新型單燈控高壓鈉燈,并在部分地區試點應用單燈控制器。
“新換裝的路燈都安裝了智能數字鎮流器和150瓦的燈泡,年節約用電1662萬度,節約標煤5335噸,減排二氧化碳1.66萬噸,實現了總體節能60%的目標?!眹W節能公司節能事業部總經理助理范瀅告訴記者。
如今,夜晚走在這個北京市首個綠色照明示范區,兩排整齊的路燈把道路點綴得格外美麗。伴著明亮、恬靜的燈光,謝運蓮回家的腳步也變得格外輕快。
“北京市昌平區道路照明節能項目,是我們針對物流交通領域,成功開展的一項節能服務案例?!狈稙]告訴記者,“除此之外,我們還積極拓展工業園區、城市建筑等領域的節能服務市場,在合同能源管理新機制推廣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提升綠色競爭力的重大舉措,是補齊資源環境短板、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支撐,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客觀要求?!丁笆濉惫澞墉h保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節能服務業總產值要達到6000億元。
2013年1月,國家電網公司成立了國網節能公司,先后在山東、江蘇、福建等近20個?。ㄗ灾螀^、直轄市)開展了節能改造項目,投資完成約50億元,合同額累計近100億元,年節電量約80億度,折合節能量260萬噸標準煤,溫室氣體減排量約為每年652噸。
在工業領域,國網節能公司實施的常州東方特鋼余熱發電綜合利用項目使用燒結生產線環冷機的高溫煙氣余熱和廠富余的高爐煤氣的余熱發電,實現年發電量2480萬度,節約8083.76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硫91.75噸,減排二氧化碳20209.39噸,為企業實現年1654萬元節電效益。
在城市建筑領域,國網節能公司實施的首個既有建筑綜合節能改造項目——浙江電力生產調度大樓綜合節能改造項目為用能單位提供了高效的節能服務,進行了能耗監測管理系統、循環冷卻水泵變頻控制、幕墻玻璃安全隔熱、綠色照明等11項節能改造措施和相關服務,每年節約電量572萬度,電費441萬元,標煤約1899噸,減排二氧化碳4665噸、二氧化硫171.6噸。令人欣慰的是,這項建筑節能改造完成后,大樓里員工了開始有意識地隨手關燈、走樓梯了。
記者采訪了解到,下一步,國網節能公司將以節能模式開展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業務的市場挖掘,加快綜合能源服務模式研究,推動蘭州五礦物流園區、成都新機場清潔供能、上海電力學院智慧能源等綜合能源服務項目的開展。(作者:孟冉冉 袁甜 彭迪)
原標題:為美麗中國貢獻電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