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隨著廣西電力交易中心在6月29日正式成立,南方五省(區)已形成初具規模的電力市場化交易平臺。此前,廣東、貴州電力交易中心已分別于6月28日、4月21日宣布成立。
廣東電力市場化改革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早在2013年,廣東省已經開始電力大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試點。但至今累計交易電量僅有737億千瓦時,通過市場化的電力交易累計讓利電費也只有13.07億元。
3年后,2016年,按照國家有關售電側改革試點的指令,廣東電力市場引入售電公司參與市場化交易,在發揮售電公司集約化和專業化優勢方面進行了探索。廣東電力市場投入運行以來,目前,共有390家電力大用戶,38家發電企業和13家售電公司參與了市場。這意味著“一個機制有效、公平規范的售電市場已具雛形”。
6月28日,廣東電力交易中心組建工作正式啟動。記者從有關權威渠道獨家獲悉,出席廣東電力交易中心當天揭牌儀式的售電企業有:粵電售電、華能售電、華潤售電、中電投售電、深能源售電、廣州發展售電、華夏售電、新奧售電、深電能售電、大旺售電、穗開售電等至少11家售電企業。
本文原載于售電星星微信。
誰在投資售電公司
俺有錢。售電是個暴利的行當,趕上第一波的賺了大錢,第二波沒趕上,打死也要跟上第三波!別說了,近一兩個找星星問怎么注冊售電公司的大小土豪都至少十家八家了。
俺有責任。售電是改革方向,在利益調整時不能缺席。而且,資本市場需要這樣的故事。
俺有電廠。今后電力交易市場化已經板上釘釘,自己總得把電售出去,不成立售電公司難道把電堆在廠里?
俺有關系。售電很簡單,俺爹是XX長,俺認識很多老板,俺和某某企業關系很鐵,俺有客戶,俺趕緊成立售電公司。
俺很專業。俺溜過鹽水,俺研究N年電力市場,俺研究透交易規則,因此,俺來了。別笑!真有N多這樣自信的專家發起成立了售電公司。
俺是大用戶。我家自己就有用電需求,憑啥讓別人賺錢。我成立售電公司還能賺別人的
售電公司怎么賺錢?
一般來說,有文化的人如題問題叫售電公司盈利模式。星星讀書不多,習慣用群眾語言,挺順溜的,就是怎么賺錢嘛。
第 一是低買高賣。其實,從本質上講,說直白點,售電公司1就是一貿易公司唄,只不過賣的東西叫電。貿易公司賺錢的邏輯很簡單,低買高賣就賺錢。憑什么能低買 高賣呢?有人說是因為信息不對稱;有人說是階段性結果;有人說這是投機倒把;還有人說,這是做夢,投資售電公司那些人的夢。好吧,星星聽明白了,很多人其 實不大相信可以長期低買高賣。可是,您知道嗎?我們知道格力電器在珠海,可是我們不會去珠海買一臺格力空調,甚至珠海的小伙伴也不會去廠里買,都向貿易商 買。似乎廠里也不賣單臺空調的。這就叫社會分工。據讀過經濟學的文化人說,專業分工是最有效率的。想想也是,星星明明會拖地抹桌子,還不是更喜歡叫家政來 干嘛。
第二是增值服務。看了很多文章、評論、研究結果,各路大能不管信不信能賺價差,幾乎都說,要從增值服務賺錢。哪些增值服務呢?投運配網、節能、設備運維、工程、需求側管理節 容量電費,這些是文化不高的人能想到的;數據、金融、綜合能源,這些是有文化的人還指岀的;云、互聯網、工業4.0、人工智能、智慧能源…新思維還層岀不 窮。是的,我們了解,如果賣個抹布,還能上門賺個清潔費,確實看起來多賺一塊。賣個藥如果能順便把診金也賺了也是增值服務。其實,賣個藥能順便把壽木也賣 了更是天才。好了,不開玩笑,星星想說的是,增值服務能賺錢,但不是誰都有本事在這賺到的。
第三是在資本市場賺。這是一個有創造力的時代, 這是一個讓羊毛長在豬身上讓狗買單經常實現的年代。我們已經見了太多互聯網企業就是燒錢,燒岀一個個上市公司,某商城至今虧損仍然不影響其有天量市值。現 在不是流行說能源互聯網嗎?中央都在提。售電當然可能是能源互聯網啊,所以,業務不賺錢不見得不能賺錢。正如王老先生說的,資本和智慧,是有得一拼的。資 本可能會讓有智慧的不賺錢的售電公司投資者賺錢的。
星星認為,怎么賺錢其實大家都懂的,關鍵還在于你有什么資源或本領能讓人自覺不自覺地把錢給你賺,而不是給星星賺。